1 / 1
加载中...

第三人称功能谱|简谱_蔡依林

《第三人称》蔡依林2014年专辑《呸》中的电子抒情曲,以85BPM的迷幻节奏探讨自我抽离的视角。歌曲采用E小调谱写,主歌和弦走向为i-VII-VI(Em-D-C),副歌转为III-VII-i-VI(G-D-Em-C)的悬疑式进行,桥段使用IV-VII-III-VI(A-D-G-C)制造抽离感。

吉他编配建议主歌使用空间效果器+琶音营造疏离氛围,副歌改用闷音切分扫弦增强戏剧性。前奏可设计反馈音+滑棒泛音,间奏加入不和谐音程双音表现人格分裂感。歌词展现自我观察的辩证思考,演奏时需通过动态突变突出”她”与”我”的视角切换。

与电子音效配合时,避开200-500Hz频段,建议在副歌使用十二弦吉他模拟。创新处理可尝试预录反向吉他声轨,或使用EBow持续音制造意识流效果。

《第三人称》多乐器编配方案

1. 钢琴与吉他的对话式编配
– 主歌部分让钢琴演奏破碎的七和弦琶音(高音区),吉他同步进行反向进行的单音旋律线
– 副歌时钢琴转为低音区八度震音,吉他使用Delay效果下的和声填充
– 桥段创造乐器角色互换:钢琴弹主旋律,吉他改奏 prepared piano式敲击琴弦

2. 弦乐四重奏的层次构建
– 第一小提琴负责高八度主题旋律变形
– 中提琴用半音阶滑音制造不安感
– 大提琴与吉他形成镜像对位:吉他每小节前两拍,大提琴呼应后两拍
– 副歌加入弦乐集体颤弓强化人格分裂意象

3. 电子音色与管乐的交错设计
– 使用模拟合成器生成”她”的声线(300-800Hz带通滤波)
– 小号即兴段采用弱音器+气息声表现观察者视角
– 间奏插入电子鼓Glitch效果长号滑音的对抗式对话

4. 特殊演奏法组合
– 吉他:EBow持续音+摇杆微分音弯曲
– 钢琴:琴弦上放置回形针制造金属感泛音
– 打击乐:水鼓+玻璃瓶敲击采样
– 所有乐器在结尾处渐弱至不同节拍,形成意识流消散效果

注意保持空间层次分离,建议将电子声部声像左右摆动,原声乐器固定在中央声场,通过动态压缩比差异(电子4:1,原声8:1)强化虚实对比。

© 版权声明

相关谱子